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李书福的新能源帝国,刚拿下一个IPO 正文

李书福的新能源帝国,刚拿下一个IPO

来源:三言两句网   作者:时尚   时间:2025-07-05 18:00:26

“为什么女人都喜欢体制内的李书男人,因为她们人间清醒。源帝

笔试帮她们筛选了智商,国刚个面试帮她们筛选了情商,拿下体检帮她们筛选了健康,李书政审帮她们筛选了身世。源帝”

在网友的国刚个调侃段子里,年轻男女对未来的拿下畅想早就不是爱和诗意的远方,而是李书传唱一首关于编制的新时代民谣:

“我是教师编,我老公是源帝公务员。

生儿子让他考公务员,国刚个娶个教师编;

生女儿让她考教师编,拿下嫁个公务员。李书”

就连有些年轻女性追星,源帝都要比谁的国刚个气质更“体制内”,追也要追根正苗红的。

如今已成功考编上岸的刘昊然,站在人民大会堂前的一张照片,让无数女大学生骗到了父母的一次表扬:“这个男朋友总算找对了”。越来越多曾经在舞台上活蹦乱跳的演员歌手,都争先恐后跨进厅局风的圈子里。

有编制的明星,追着就是比没有正经工作的明星安心。陈晓凭借《梦华录》翻红之后,各大营销号的宣传文案很默契:“陈晓,我的体制内男友,上过两次新闻联播,出身公务员家庭。”

叛逆的人和故事早就消逝在风里,每个人都从高空中落地,勤勤恳恳洗着自己的白衬衣。

“90年代,流行90年代刘德华,穿皮夹克骑大摩托,头发让风而不是风筒吹出造型,人没被驯服的样子,想走出去,看看外边。现在流行未老先衰的造型,一板一眼的头发,规规矩矩的衣服。都是时代气质,后退,保守,不敢试错。 ”(@废话师)

而考编考公,就是当下年轻人的集体画像。

年纪小的,从大一开学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备考时间线;年纪大的,感慨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兜兜转转,最后还得回老家考公务员,咬咬牙送给自己的30岁礼物就是上岸。

甚至还有年纪更小的,从高考结束那天,就要开始思考选什么专业有利于进入体制内。

中国人的一生是一辈子的高考,而也许高考只是一次短暂的休息。对于一个有志进入体制内的人而言,国考才是所有考试中的决战紫禁之巅。

在所有记录备战国考或是编制考试的文字里,你能体会到一个中式做题家的苦涩心路。我们太笃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以至于吃苦变成了成功的主菜。

人们为之陷入狂热,是站在围墙外偷窥到了墙里的美好生活。

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编制真爽,体制内太香了。

虎扑的一篇高赞帖子,用图文概括了体制内科员的一天,不紧不慢地上班、悠闲地步行回家午觉、下午准点回家吃饭,引得众人羡慕。

评论区的一位省直机关科员不甘落后,晒出了比帖主更悠闲几分的日常。

“早上8:15起床,8:30出家门,单位楼就在我家小区前面,8:40到办公室,日常迟到十分钟无所谓,反正没人管,打开电脑看会手机,9点泡杯茶,去厕所带薪安排一波,9:20回办公室继续扣手机,10点手机玩累了跟办公室人聊聊天,12点下班回家,下午2:30从家出来,2:40到办公室,继续重复上午的事情,6点下班回家。 ”

当然,悠闲忙碌的程度,都是取决于单位性质的,几乎如同开盲盒的机率。

有人每天手机都刷出火星子了,有人考上公务员之后喜提白加黑996。

“...基层只会比外面更卷,加班单休都是家常便饭。干的比外面累,挣得比外面少,谈理想讲贡献,三天两头还开会...”(@顽皮的郭贝勒)

除了攀比谁更悠闲,还有一个重要比拼环节是晒食堂。

曾经参与这项角逐的是选手腾讯字节员工,但随着裁员浪潮劈头盖脸砸下来,晒工牌和晒食堂的人如今都晒干了沉默。

大厂vlog总能品出一丝朝不保夕的苍凉感,再多零食下午茶,也抵消不了下个月被迫毕业的焦虑。

继承了大厂人的优良遗风,体制内单位科员也爱上了晒食堂,不过他们向大家展示的,不是资本家的小恩小惠,而是社会主义大锅饭的优越性。

出自老师傅炒勺下朴实无华的菜色,却代表了一辈子的温饱,手里提着食堂的花卷馒头和肉包子,就能提住下半辈子的安稳和幸福。

就像传统年画上的胖娃娃抱鲤鱼一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回归到朴实、小农、饱暖的状态——

冰箱里有吃不完的鱼虾,米桶里永远都有新米,在这片土地上祖祖辈辈生活下去。

时尚大拿总说,You are what you wear.

我们所穿的不只是一套衣服,而是向外界传达信息:我是怎样一个人,我属于哪个群体,我处在怎样的环境之中,我拥有怎样的价值观。

而当绝大多数年轻人自觉套上同一件衣服,一种新的审美取向便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

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一代人选择的审美趣味,与其背后的权力关系密不可分。

布尔迪厄认为,审美趣味是受到社会权力结构的影响的。“审美趣味其实是一种隐性的影响力,社会各个阶层的趣味虽具有差异性,然而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力。从现实来看,这基本是与审美权力的多寡成正比的,在某种程度上,权力结构影响趣味层次结构的形成和面貌。”(《权力视野下的审美趣味研究》黄仲山)

审美取向也是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信号弹。

过去年轻人向往的,是外企白领和下午茶、程序员深夜敲代码,只要足够努力,期权、房子、户口全都够得着,阶级跃升就在前方。整个社会猪突猛进,北漂、沪漂、深漂才是奋斗精神。

而现在,体制内几乎是所有人的答案,是宇宙尽头等待着每个人的光点。年轻人羡慕的赢家,是一毕业就能无缝考进体制内和事业编的人。

就算招录比 20000:1 般惨烈,就算报考人数逐年增长,就算公务员未来或将面临降薪,也无法阻挡所有人钻进一个洞里取暖求生。

我朋友圈里的健身教练,在健身房被迫停止营业3个月、就要面临倒闭之前,夜半发朋友圈感慨人生: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咬咬牙去考编。

时代确实是变了。

父辈下海,我们上岸,也许就是因为水太冷了。

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让年轻人的激进逐渐挛缩,最后一步步退回最安全的地方。

5年前英姿勃发从体制内辞职来北漂的小王,如今躲在降薪裁员的风浪中不敢出声。看着留在体制内的同学晒出厅局风ootd,小王悔恨的眼泪沾湿了枕头。

只有在午夜梦回时,他才回想起曾经那个破旧的单位,深红色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台老电脑,食堂传来一阵饭菜的香味——曾经抓得住的安稳生活,他终究是错付了。

标签:

责任编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