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不准强迫诱导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
当前,教育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正处于关键期。准强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迫诱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导毕近日,业生业协议和教育部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签订强调就业工作压力越大,劳动越要把就业工作的合同着力点放到千方百计开拓岗位、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指导服务上,教育坚持实事求是准强,对任何形式的迫诱弄虚作假行为,坚持发现一起、导毕查处一起。业生业协议和 会议要求,签订各地各高校要不断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劳动责任感,抢抓当前就业工作关键期,深入组织开展“百日冲刺”促就业系列活动,着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开拓更多就业渠道,做好有温度的就业指导服务和重点群体帮扶,努力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会议重申,各地各高校要严格落实“四不准”纪律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诱导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为加强和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教育部已采取系列措施,并将进一步严格核查就业数据。一是开通毕业生本人核验渠道。2022届高校毕业生可登录“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或学信网,对本人毕业去向信息进行核实并在线反馈。目前,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已向落实就业去向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发送手机短信或微信,提醒每位毕业生及时查询反馈本人就业状况。二是开展用人单位数据比对。教育部通过国家政务接口、第三方平台等权威渠道,对毕业生已签订就业协议的用人单位数据进行核查比对。三是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就业数据调查核查。从2020年起,教育部已连续两年委托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和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开展抽样调查。今年,教育部将继续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抽样调查。四是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教育部和各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已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举报。 对通过核查和举报等发现的问题,教育部将责成各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逐一核实,并严肃追责问责。(总台央视记者 高晨源)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恒指再度拉升翻红,中国联通大涨逾8%中国平安涨2%
- 如何理解上半年财富市场的变化?
- 马斯克:正在研究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和召唤/自动泊车功能
- 我国不断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增强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
- 融资暖流涌动,优质房企占得先机
- 伊朗将从俄罗斯进口大量天然气
- 河南:到2025年,全省卫星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 淡季火热!新能源汽车吹起A股反攻号角,多机构看好“金九银十”
- 卷土重来:桥水正重新做空欧股
- 百度糯米APP将于12月停止服务,称因公司业务调整
- 爱美客先发优势渐退、业绩增速骤降、百倍PE或难化解 二次冲刺港交所为圈钱?
- 业绩增速居A股城商行倒数!上海银行打造“精品银行”路上遇挑战?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江小涓:数字贸易表现突出,强劲引领全球复苏
- Mate 50卫星通信收费吗?华为:公测期每月30条免费额度
- 中证500ETF期权在上交所上市,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活力
- 9月20日沪深两市涨停分析:新华联强势5连板 浙江世宝收获4连板
- 东兴证券:维持腾讯强烈推荐评级 网络广告及金融支付增速有望提升
- RTX 4090显卡来了,索泰新品今晚0点发布
- 苹果上新,芯片先行
- 1—8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3%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