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降” 专家称未来有望回升
本报记者 彭 妍 今年以来,量价齐降银行理财市场降温明显。年内除了相关净值出现大幅波动外,银行有望全市场银行理财量价齐降,理财无论是产品新发产品数量还是在售产品数量均出现明显下降,业绩比较基准下降趋势延续。回升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量价齐降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推进,年内叠加今年债市与股市行情震荡,银行有望因此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也会有较大波动,理财对于原本风险偏好较低的产品客户来说吸引力明显下降,银行发行销售产品的回升难度加大,新发以及在售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出现双降。量价齐降另外,年内今年以来债券市场整体收益率不断走低,银行有望以债权资产作为主要配置内容的理财收益率也会明显下滑。 产品新发、在售数量 环比双降 2022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表现不佳,发行量下滑趋势一直在延续。普益标准发布的数据显示,银行理财市场10月份新发、在售理财产品数量环比均呈现下滑趋势,业绩比较基准下降趋势延续。10月份全市场共新发1705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24.05%,其中,理财公司共新发514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32.55%。 进入1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新发、在售数量持续回落。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上周(11月14日-11月20日),全市场共新发493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37款;其中,理财公司新发154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19款,占全市场理财产品发行量的31.24%。上周全市场共有3751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减少71款,其中1702款为理财公司产品,占比45.37%。 研究院博士后杜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新发以及在售数量双降,主要受到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影响,从需求端来看,业绩波动加剧,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需求有所降低,发行机构对产品数量进行了相应调整。从供给端来看,资管新规落地,理财业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数量下降一定程度上受到理财产品平均期限拉长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11月份市场“破净潮”后,多家银行理财机构对新发产品进行了调整。记者梳理发现,一方面是投资期限长的理财产品数量明显增多,另一方面,部分银行将产品的赎回管理规则做了调整。例如,招银理财将旗下一款产品的赎回开放时间进行了缩短。 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将产品的赎回开放时间进行缩短,主要是为了避免因赎回期太长导致净值波动,同时也减少投资者损失。 杜阳表示,银行理财机构作出的一系列调整是发行主体理性应对净值波动的重要手段。当前A股市场受多方因素影响波动较大,理财公司通过灵活调整产品期限、赎回规则等,有助于最大程度熨平理财市场波动,有利于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 在明明看来,缩短赎回开放时间以及拉长封闭期限的理财产品在封闭期内无需应对赎回压力,也无大额申购摊薄收益,闲置资金较少,资金利用效率高。同时,封闭运作期较长的债基加杠杆的空间更大,有助于提高整体收益水平。 另外,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今年以来,全市场新发、在售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均出现明显下降。杜阳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调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理财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适度下调业绩比较基准体现了银行与理财子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适当降低投资者收益预期,有助于缓冲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未来发行量和利率 存在回升空间 近期债券市场波动引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调整。普益标准报告指出,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亦出现下滑,累计净值较上月(10月份)平均下降超0.14%,甚至有近一成产品在本月发生“破净”现象(单位净值小于1)。其中主要投资债券的理财产品收益下跌更为明显,但波动情况整体优于纯债基金。 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现象,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后,产品净值出现波动属于正常现象。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债市拐点暂未出现,不过市场情绪已经充分释放,随着收益率的逐渐调整,债券的吸引力上升,资金入市逐渐修复市场行情,这种波动趋势持续时间不会太久。 个人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普益标准研究员姜玲表示,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净值波动,短期市场波动不能代表产品到期后最终呈现的收益水平,可长期持有产品静待市场修复。整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在回撤和波动控制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待市场企稳,仍具流动性配置价值。 谈及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趋势,杜阳认为,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资本市场将保持稳健发展趋势,长期来看,理财产品发行有望回归常态化,利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回升空间,理财业务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短期内理财产品的发行仍然面临压力,净值波动受市场影响依然较大;长期来看,随着投资者不同的需求被发掘,银行提供更丰富的产品体系和差异化服务,理财市场将持续扩容,理财公司运营更加成熟化、市场化,收益率有望更加稳健。”明明称。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记者表示,拉长视角看,存款理财化是大趋势,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整体呈现扩张趋势。同时,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管理能力的提升,理财收益率大概率持续跑赢存款利率,也会反过来加速存款资金向理财产品的转移。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谁是中国医疗第一城?
- 居民楼水泥块掉落砸出小坑,粉碎石块反弹险伤人
- 万亿宁德时代,被矿产商掐住了咽喉!
- 5月6日四大证券报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 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副总监级别以上降薪10%-20% 捐款一亿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
- “五一”假期手机线下渠道扫描:在“自救”和“他救”中探索新路径
- 美联储二十年来最激进加息次日:道指狂泄千点,纳指盘中跌6%,美元和美债收益率飙升
- 快手回应建立“房产业务中心”:2019年就开始关注和研究房地产业务
- 刘畊宏被曝曾卖假燕窝,直播带货为何“翻车”不断
- 车企一季度冰火两重天:已有7家净利下滑,比亚迪“断油”中跑赢
- 浙豫警方联手抓获男扮女婚恋诈骗者270名,团伙传销式管理
- 数字乡村建设,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 高途第三季度营收6.06亿元 同比下滑45.6%
- 上海推出多项举措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 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较低水平 渤海财险最近一期风险评级为C
- 北京:新增病例连续多日高位运行,朝阳区、房山区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 李渡酒业总经理汤向阳:大学生愿意来李渡的 签协议就给30万买房首付
- 视频丨曹德旺:母亲教育我不要对人说一天只吃两餐饭,要把胸挺起来对人笑
- 中国代表:中方坚决反对北约在世界范围内挑起阵营对抗
- 澳大利亚把人家逼急了:“我们遭受入侵的威胁”!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