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外资巨头加仓这只汽车股,销量却不及预期…什么信号?
港股汽车股普跌!家外 3月8日,资巨据港交所披露文件显示,头加3月2日,汽车摩根大通在H股的股销持股比例由4.73%增加至5.45%。摩根大通近期在长城汽车H股上操作频频,不及总体来看有小幅增持。预期 同日,什信长城汽车在港交所公告,家外2月汽车销量6.82万辆,资巨同比下降3.65%。头加本年累计销量12.97万辆,汽车同比下降28.94%。股销2月新能源车销售8340辆,不及1-2月累计销售14653辆。预期销量逊于预期,且新能源车占比仍然不高。 行情方面,港股市场汽车股迎来普跌,小鹏汽车跌超7%,理想汽车跌超6%,长城汽车跌超5%,、跌超4%,蔚来跌超3%。有机构人士认为,电动车是在新能源板块中市场分歧较大、股价位置较低的板块。在较低市场预期下,后续可能超预期或者有好消息的概率要比坏消息更高。 长城汽车2月销量下滑 长城汽车3月8日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2月汽车销量6.82万辆,同比减少3.65%;汽车产量7.52万辆,同比增加6.49%。2023年1月-2月,汽车销量总计12.97万辆,同比减少28.94%;汽车产量总计13万辆,同比减少28.53%。2月海外销售13684辆,1-2月累计销售29682辆。2月新能源车销售8340辆,1-2月累计销售14653辆。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市场普遍认为长城汽车新能源转型步伐偏慢。2022年,长城纯电与插混车型销量分别为10.4万、2.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0%、增加1246.8%,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为15.0%,渗透率仅提升1.9个百分点。 对此,长江证券一篇研报分析了原因:一是新能源产品关于定位、定价、竞争力存在一定问题;二是传统燃油车渠道网络拖累新能源车型上量;三是受疫情影响部分零部件短缺制约公司产能释放及新车发布。 安信证券研报认为,过去1年多内,长城汽车产品口碑出众,但部分战略战术失误致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主要包括:战略未重视新能源;产品规划以小众车为主;过度追求高端化,产品定价偏高;渠道乏力、营销弱势等因素。 不过,安信证券认为公司在2023年新能源有望迎来拐点。2023年公司在深刻分析过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变革。1、战略聚焦新能源:明确2023年核心目标是重塑销量增长势能,集中资源发展新能源。2、定价策略转变:以性价比为导向。3、全面打造大单品:所有品牌聚焦大单品,拥抱主流市场。4、渠道焕新,营销改善:加速新能源独立渠道布局,加大营销力度。 摩根大通近期小幅增持 此外,据港交所披露文件,3月2日,摩根大通在长城汽车H股的持股比例由4.73%增加至5.45%。 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大通近期在长城汽车H股上操作频频。 2月22日,长城汽车获摩根大通以每股均价11.887港元增持好仓1397.9万股,涉资约1.66亿港元。增持后,摩根大通持好仓数目为1.38亿股,持好仓比例由4.95%上升至5.50%。 2月23日,摩根大通于场内外合计售出长城汽车2207.42万股H股股份,价值约2.75亿港元。售出后,摩根大通持股数目为1.16亿股股份,持仓比例由5.50%降至4.62%。 根据港交所披露易规定,大股东增减持股票只有横跨某个整数百分比时,才需要作出披露。由此判断2月23日后,摩根大通又少量增持长城汽车H股,至持股比例为4.73%。 近期,长城汽车H股股价出现一定回调,截至3月8日,报收10.18港元/股。 港股汽车股集体大跌 3月8日当天,港股市场汽车股迎来普跌。小鹏汽车跌超7%,理想汽车跌超6%,长城汽车跌超5%,吉利汽车、零跑汽车跌超4%,蔚来跌超3%。 消息面上,今年3月湖北省联合多家车企推出政企购车补贴,东风系汽车成为补贴主要对象。分析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降价潮已经影响到了燃油车领域。 天风证券近期对于新能源整车行业的展望与判断是,看好新势力整车中短期来自于贝塔的反弹,主要关注点为政策、流动性、疫后复苏等带来的变化;今年来自于基本面的拐点我们认为主要分两个阶段去看,第一个是来自春节后的新车型订单,即疫情缓解后消费者的购车需求是否稳固,一季度和二季度有望看到大量新车型的发布与落地;第二个则是三季度后,随着新车产能爬坡的规模效应,或带来的利润端的改善。 银华基金基金经理杜宇认为,相对来讲,电动车是在新能源板块中市场分歧较大、股价位置较低的板块。科技股投资的特点是,普遍市场分歧比较大时,或者没有主流市场声音看好时,也是预期差最大的时候。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新能源车是我国产业链完备、富有竞争力的一个方向,在较低市场预期下,后续可能超预期或者有好消息的概率要比坏消息更高。具体到细分赛道,主要看动力电池,这个环节今年的盈利能力会上行。 泉果基金赵诣指出,2022年尤其是下半年,整个市场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调整,新能源车因为锂价高企,导致产品价格和供应链的盈利能力大幅受损,同时渗透率较高,需求出现一定的下降,包括补贴的退坡,投资者对于需求开始出现担心,从而影响了股价的表现。2023年开始行业进入分化阶段,建议关注有核心竞争力、供给扩张速度周期比较长、只赚取量增长不获取价增长的这三类企业,同时观察产品价格是否触底且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其他企业可能更多处于观察的阶段。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拆解上市财险中期业绩:信保有赔有赚,谁是“非车”增长之王?
- 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正式启动,创新药领涨A股,将有哪些利好?
- 腾讯控股市值涨超埃克森美孚 近六月首入“全球10大最有价值公司”俱乐部
- 涉26省份114市县 广州铁路警方侦破一起特大系列电信诈骗案
- 北京增发6批次绿色节能消费券 每周同一线上平台可领1500元
- 湖南:新年伊始忙施工 产业项目抢开局
- Piper Sandler:软件领域仍存良机 首选Okta等五股
- 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回购股份的进展公告
- 最贵的世界杯 在争议中开赛了
- 传亚马逊英国分部工人将于1月25日举行罢工
- 雷军人生中的又一次低谷,造车留下的时间不多了
- 新能源领域三大赛道2023年蕴藏投资新机遇
- 滑冰场改为轮滑场,欧洲人节省过圣诞
- 康健国际医疗1月5日斥资398.5万港元回购1100万股
- 美国“小非农”意外大增 劳动力市场活跃异常考验美联储紧缩决心
- 住建部部长倪虹:对于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
- 品牌、原料、代工厂求上市,国货美妆寻找“另类解药”
- 细节曝光:套取1300万私设小金库、收受购物卡100张……营口银行3位原领导被判刑
- 1月4日重点数据和大事件前瞻
- 多个保值“神话”破灭 2022年二手车商的挣扎与自救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