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连续3天开展30亿元逆回购操作 释放什么信号?
本报记者 刘 琪 在7月1日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后,央行元逆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并未延续以往100亿元滚动投放节奏,连续而是天开连续3个工作日(7月4日至7月6日)开展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这也是展亿自2021年1月27日以来最低逆回购操作规模。同时,回购号鉴于7月1日至7月6日共有3700亿元逆回购到期,操作故截至7月6日,释放什信央行月初累计实现净回笼3510亿元。央行元逆 对此,连续债市反应强烈。天开7月4日,展亿国债期货全线收跌,回购号其中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2209)下跌0.24%,操作主力合约(TF2209)下跌0.27%;现券收益率则多数上行,释放什信其中10年期国债活跃券上行2.25个基点,央行元逆至2.8475%。 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连续开展30亿元逆回购操作规模,并不意味着流动性会趋势性收紧,对于流动性应更多关注“价”而非“量”的变化。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不应过度关注央行操作规模,而更应关注利率水平,即“价”比“量”的信号意义更重要。当前D(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水平远低于7天期逆回购利率,这表明市场流动性充裕,央行货币政策依然稳健,取向没有发生变化。 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6日15时,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为1.5685%,其近5日加权平均利率为1.6877%,均显著低于当前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2.1%)。 “当前经济处于复苏过程中,但动能偏弱,因此还没有必要大幅收紧流动性。此外,这释放出央行‘不搞大水漫灌’的信号。”伍超明补充。 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点在“价”不在“量”,操作规模较小的核心原因是季初银行间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缺口和流动性需求不大,并不代表央行收紧流动性。 实际上,央行早在2021年第一季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指出,“市场在观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时,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基准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情况,而不应过度关注央行操作数量,避免对货币政策取向产生过分解读”。 另据反映银行间货币市场资金面松紧程度的CFETS-NEX人民币资金面情绪指数(指数从0至100紧张度递增,50为均衡,超过50即反映资金紧张)显示,该指数在6月30日16时升至65,为6月份最高水平,7月1日8时45分回落至50,随后绝大多数时点均处于50以下,反映出银行间货币市场资金面半年末紧张状态在7月初出现缓和。 在李超看来,当前货币政策仍以稳增长保就业为首要目标,维持稳健略宽松的政策基调,核心仍在宽信用。 伍超明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需要在稳就业、稳物价和稳汇率多重目标中取得平衡,预计总基调将维持稳健偏松,核心聚焦宽信用,重点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加力、稳住房地产融资和配合财政发力等来支持信用扩张。(证券日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富士康:成都工厂闭环生产,目前厂区运营正常
- 各部门全力迎接国庆黄金周出行高峰
- 无人机驾驶员:“小翅膀” 带飞大产业
- 美国警方暴力执法致非洲裔男子瘫痪
- 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工作推进会:支持十大优势种企自主开展攻关
- 罕见!投资大佬“自立门户”后火速突破百亿元,基金经理“公奔私”浪潮释放市场底部信号
- 俄罗斯暂停向意大利供气
- 中央气象台发布下半年首个寒潮预警,强冷空气将击退南方大范围高温天气
-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 机构前瞻三季报行情:看好成长赛道景气度回升
- 苹果CEO库克:不确定普通人是否知道元宇宙是什么
- 季末揽储大战“偃旗息鼓”
- 重磅 | 央行、银保监会信贷工作座谈会聚焦楼市,一大波利好政策正在路上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治疗“渐冻症”新药物
- 前三季银行发债超1.2万亿,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同比剧增
- 柠萌上线剧粉社区,内容营销和出海能给版权剧带来新增量吗?
- 视频|杨德龙:价值投资者往往是逆行者
- A股十年蝶变
- 民调显示 美国最高法院信任度跌至历史新低
- 韩军:朝鲜再向东发射2枚弹道导弹 一周内的第四次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