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来源:金融时报 随着环境、补齐短板社会、银行治理(ESG)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绿色金融被赋予更加丰富的金融将进内涵。银保监会日前印发的发展《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并首次提出银行保险机构重点关注ESG风险等内容,水平升引起业内人士的步提高度关注。 “《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补齐短板这既是银行出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迫切需要,也是绿色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从组织内部进行改革创新,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金融将进合理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发展重要举措。”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水平升 近年来,步提我国的补齐短板绿色金融实现了快速发展,银行业在绿色信贷、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表现突出,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例如,绿色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有待加强等。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指引》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有效提升绿色金融发展水平。 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 业内人士认为,《指引》呈现两大亮点,一是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二是首次提出银行保险机构重点关注ESG风险。 实际上,目前,不少银行已将绿色金融发展写进中长期发展战略中,通过建立绿色领导小组、成立绿色金融工作组、设立绿色支行等行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例如,为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中国银行在集团层面设立董事长任组长的绿色金融及行业规划发展领导小组,在执委会下设行长任主席的绿色金融委员会,总行设立专业的绿色金融团队,通过各层级、各部门相互协作,协同推进绿色金融工作。 不过,各家银行保险机构在重视程度和执行效果上还存在较大差异,对“双碳”目标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到位,这需要尽快完善顶层设计。 “银行机构应建立与碳中和目标相匹配的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汪惠青分析认为,完善的绿色金融发展规划能够发挥“指挥棒”作用,提升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从实践来看,不同地区和行业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异质性,对绿色金融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时,要与社会经济实际发展需求相匹配。例如,根据各行业企业特征设定减排发展路径及时间节点,有序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上市。 重点关注ESG风险 《指引》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有效识别、监测、防控业务活动中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指引》提出银行保险机构重点关注ESG风险,旨在提高银行保险机构的风险识别能力。”汪惠青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ESG评级较高的企业,往往表现出更好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政策文件较多侧重于环境维度,而《指引》将考核要求提升至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ESG包含的要素广泛,涵盖银行保险机构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在现有风险管理体系中纳入ESG要素,通过对ESG指标进行评估,能更好识别、防范和处理外部冲击对银行保险机构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等。”汪惠青表示。 专家认为,金融机构重点关注的客户主要包括四类,一是银行信贷客户;二是投保ESG风险等相关保险的客户;三是保险资金实体投资项目的融资方;四是其他根据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应开展ESG风险管理的客户。 “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快速精准识别和量化由气候变化引发的风险和机遇,而且能够及时识别和防范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汪惠青建议,银行机构应着力提高环境风险管理能力。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央行开展的碳核算、碳排放评估、环境风险评估、碳排放数据平台建设等试点工作,以提高自身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还需加强内部环境风险管理建设,通过完善客户授信管理流程、发展绿色金融科技、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等方式提高应对环境风险能力。 加强绿色产品创新 避免运动式减碳 服务“双碳”目标,绿色金融任重道远。业内人士认为,《指引》与此前出台的政策文件一脉相承,建立具有规范性的绿色金融指引,有利于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绿色金融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完善内控管理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推动各项绿色金融政策落地见效。 采访中,专家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有较多期待。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下一步,银行业和保险业应在《指引》的基础上加快绿色金融创新,积极构建整体协同、分工明晰的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出更多服务绿色发展的产品和服务。 汪惠青则认为,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领域,且绿色信贷在规模上占绝对优势。相较发达国家多元化的绿色金融发展结构,我国绿色金融在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PPP、碳金融等相关领域发展不足,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 运动式减碳的问题也受到专家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指引》进一步提升了绿色金融体系与“双碳”目标的匹配度。这意味着,顶层设计对银行保险机构“有保有压、分类施策”有了更明确的指导,有利于在积极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同时,切实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平稳有序调整、优化投融资结构,防止“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锐捷网络上市首日一度涨超30%,本周这七只新股可申购
- 美邦服饰上半年预亏至少6.2亿元 三年累计关店1871家
- 债市躁动不安!关键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加深
- 中国创新药的“反摩尔定律”
- 再次参选!美国知名说唱歌手“侃爷”确认参加总统大选
- Meta或加入苹果英特尔行列,首次发债!加息前景下美公司债市场重现火爆
- 极光推送精准赋能春秋航空 提升整体运行效率
- 每经热评丨博瑞医药内幕交易案宣判 药企信披怎能打“擦边球”
- 美媒:中国豪华酒店频出新招,吸引本地客
- 南玻A首席执行官王健被免董事职务 “宝能系”失去公司董事会控制权?
- 华为真全面屏折叠手机现身:开孔、刘海消失了
- 高温干旱席卷欧洲!“橄榄油王国”遭受巨大冲击 危及全球近半产量
- 中国铁路,丈量大国前行步伐
- 全国台联: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 强烈谴责佩洛西窜访台湾
- 新造车“混血儿”岚图开启融资,产品弱势、销量掉队,谁来输血?
- 香港海关连续破获3起大型香烟走私案件
- 巴基斯坦洪灾导致粮食价格暴涨
- 新兴市场连续5个月资本流出,创17年来最长外流纪录
- 宁波银行22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完毕
- 阿里本地生活单季营收106亿,大文娱营收72亿,菜鸟营收121亿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