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盘和林
4月10日,解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统大统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提出我国将从基础制度建设、市场市场设施建设等方面打造全国统一的利于大市场。
《意见》从六个方面明确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稳预重点任务。其中,期提从“立”的效率角度,《意见》明确要抓好“五统一”: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连通;打造统一的解读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从“破”的统大统规角度,《意见》明确要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市场
从重点任务来看,利于此次《意见》的稳预目标非常明确,即通过营造公平透明的期提营商环境,推动国内市场畅通发展,效率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解读培育国际竞争合作的竞争优势。但从本质来看,《意见》关注的仍是市场中的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自由主义关于公平的概念,指的是人人都具有维持最低水平服务和确保机会平等所需资源的积极权利。而关于公平的概念中又包括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的维度,因此要素和资源市场的公平、商品和服务市场的统一,以及市场设施的联通,本质都是为了促进市场公平。
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的打造,比如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是我们反复提到的,且近些年也一直致力于促进公平,提高效率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城乡统一土地和劳动市场的建立,是缩小地区发展差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这些传统要素,一些新的要素的出现,比如数据要素、技术要素、能源要素,及特定阶段下和政策赋予的要素意义的权力,比如排放权、水电权等,其市场交易、市场结构、市场规则的统一,在当下国内外政治、经济、外交环境下,对于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竞争力的提高都具有深远意义。
事实上,除了要素市场,再分配领域的公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商品或服务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是具有乘数作用的,其对生产规模的扩张,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社会福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商品质量、计量体系标准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商品的多元化,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提升消费者的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国内市场经济动力。
而市场设施的连通,对于要素的流通和要素使用效率的提升,对于实现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都是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数字互联网时代,现代的商贸流通网络,交易平台等基础设施的连通,在优化要素使用途径的同时,降低使用、交易成本,保证要素机会平等、增加消费可及性、多样性的同时,提升了要素的使用效率,提高了经济增长的活力。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意见》的任务,着重凸出了“统一”,其关键在于形成公众预期。在政府的调控中,公众的预期不仅影响了政策的决策,对政策的效果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以看到此次《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监管的公平统一,包括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等,其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产业和四的发展,产业的战略性转型升级以及营商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现实生活中,政策的决定和施行,通常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地区产业发展导向、地区官员任期和晋升激励,以及政策本身的时滞等,都会对公众的预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政策的效果,因此调控政策若想发挥理想的或者说预期的政策效果,笔者认为首先要畅通政策渠道,优化政策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建立民众对规则的或者说政策的信任感,保持规则的一致性。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